梦远书城 > 穿越·宫闱 > 新宋·十字① > 
五十


  各种各样的耳语,在同乡同年的私交聚会上,悄悄流传着,倒是刘庠反而淡然如无事。

  他自己淡然,别人却免不了要关心他。苏轼和刘庠有同僚之谊,政见又相近,他不顾自己现在一身是麻烦,三番几次去找石越,希望石越能够在皇帝面前帮刘庠开脱几句。大家都是聪明人,全明白这次最倒霉的人,多半就是刘庠了,而最能在皇帝面上说上话的,也许就只有石越了。

  但是几天后的处分,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严厉。

  邓绾依然是集贤校理,刘庠重贬为郴州县丞,范镇致仕!

 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安石逼出来的。

  王安石数次上表要求严厉处分刘庠、范镇,以树立新法的威信,皇帝留中,引得王安石不惜亲自面圣相争。偏偏这个时候,范镇还上表抗辩,疏中说:"陛下有纳谏之资,大臣进拒谏之计;陛下有爱民之性,大臣用残民之术。"气得王安石亲自逐条批驳范镇。矛盾激化至此,赵顼迫于无奈,只好听从王安石的处置意见,结果刘庠远远发配到郴州,范镇本来就有本章乞致仕的,也就顺便让他以户部侍郎的名义退休了,所有官员退休应有的赏赐,一件也不给他。

  这件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。

  处分公布之后,以苏轼为首,许多同情旧党或厌恶新法的官员、士大夫,还有一些书呆子,纷纷前往范镇家致敬,借此向王安石表示抗议。苏轼更是公开给范镇贺喜,说他虽然被迫退休,可名声却更加响亮了。这话没有几天,就传到了王安石耳中。于是苏轼通判杭州,去了江南繁华之地,做前参知政事赵抃的同僚。

  一个月之内,加上司马光,竟有四个旧党名臣,三个被赶出朝廷,一个被迫致仕。

  在此之前,石越和潘照临甚至认为刘庠顶多就是训诫罚俸了事的。他们低估了王安石对皇帝的影响力,也低估了那些名臣对自己原则的坚执。

  "才几天时间,朝中唯一能制衡王安石的,就只有一个参知政事冯京了。王安石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也是指日可待之事了。"本以为历史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有所改变,结果虽然的确有一些改变,但是大的趋势,却依然故旧,不由石越不生出几分沮丧。

  "我们的策略始终是不与王安石争锋,这件事虽然出乎意料,但对大局并无决定性影响,一定要耐心的等待时机。况且范镇致仕,正可以让他来学院做教授,他闲着无事,必不推辞。"潘照临勉励道。

  "我不是担心大局,我是觉得皇上此时如此集中的处分一批官员,或者是另有深意。"

  "这绝非皇上的主意。王安石急欲排除异已,希望朝中能为一言堂,好顺利推行新法。却不知新法的弊病始终存在,不会因为罢退几个官员而消失,他如何能让天下人噤口?"潘照临倒是信心百倍,又说道:"只是王安石和皇上的相知,可能还是出乎我们的预料……"

  二人正谈论着这几天的朝局,突然听到外面侍剑高声笑道:"桑少爷,我家公子和潘先生正在书房里,我马上去通报。"

  "你个小鬼头,要你通报什么!我自己去见。"话音方落,桑充国已兴冲冲地闯了进来,手里还拿着一本书。

  石越和潘照临相顾一笑,二人连忙起身。石越笑道:"长卿,这么高兴,有什么好事?"

  "当然是好事,你看看这是什么?"桑充国一面将手中的书递给石越。石越笑着接过来,定睛一看,竟是一个字也不认识,全是些鬼画符,当下笑问:"这是哪国的文字?"

  潘照临眼角往封皮上瞥了一眼,笑道:"这是契丹字,书名便是《三代之治》。"

  石越再也想不到契丹这么快就有《三代之治》的盗版,大吃一惊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

  桑充国笑道:"子明这是名扬外国了。这是一个和我家交好的行商带回来的,他说现在契丹有三本书卖得最好,《论语正义》、《三代之治》,还有一本是《算术初步》,那边的王公贵人,颇以读此三书为荣。"

  潘照临冷笑道:"辽狗一直羡慕中华文物,本来翻译中国文献,也并不奇怪。只是他们这次翻译如此快法,可见对于中国的一举一动,他们也是了解得一清二楚的。"

  石越见他对辽人如果提防,忍不住宽慰道:"潜光兄大可放心,契丹不足为惧,其无能为也。"

  "未必,契丹可是我大宋第一强敌。"桑充国立即反对。

  石越笑道:"现在契丹是耶律洪基在位,信任魏王耶律乙辛,主昏臣奸,对我大宋实无威胁可言。只是我们大宋现在国库空虚,兵卒不精,也没有进攻契丹的实力。"


梦远书城(my285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